English

“瓜价大跌”的原因

1998-08-03 来源:生活时报 高启臣 我有话说

今年西瓜价格大幅度跌落,成为许多新闻媒体议论的话题。

各方面抱怨和担心也就随之而来。瓜农抱怨说,种瓜都赔了,不赔也赚不了几个钱,最多能保个本,明年再说了。商贩们抱怨,今年瓜难卖。市民担心,今年瓜贱,怕明年瓜种得少,瓜价上涨。

然而,如果我们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“瓜价大跌”现象,是不应该有这样或那样抱怨的。

实际上,今年北京“瓜价大跌”现象,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正常反映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今年北京西瓜指导种植面积8万亩,但实际种植面积要多得多,约有10万亩,总产量可达4亿公斤左右,可能为历史最高年份。西瓜属于季节性很强的作物,上市期相对集中。尽管采取了很多排开上市的新技术,但仍有6—7成的西瓜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20几天的时间内,平均每天达到1500万公斤左右。而这仅是北京产的西瓜,如果加上外地、特别是北京周边地区的西瓜,上市量就更大了。供应量远远超过市场容量,瓜价怎不大跌?

当然不可否认,“瓜价大跌”与今年气候不怎么炎热,以及其它水果和冷饮的冲击有着很大关系。但西瓜的食用特性和功能,其它水果和冷饮是不可替代的。我们只能从市场上寻找原因。

人人都把瓜来种,种出的瓜价大不同。大兴县庞各庄的宋宝森,将承包的西瓜分为温室、大棚、地膜三种方式栽培,使西瓜在4月、5月、7月不同时期上市,再加上多施农家肥、钾肥和选种好的品种等措施生产优质西瓜。他生产的西瓜甜度高,单瓜重量一般都在十五六公斤,根本不用走出地头,就被瓜贩购走,最高时一个瓜卖到五六十元、甚至上百元。10亩左右的西瓜,每年纯收入4万多元。

“瓜价大跌”,只是北京农业生产进入市场经济时遇到问题的一例。水果、蔬菜、鸡蛋、鲜鱼、牛奶、猪肉等农副产品也同样遇到过,或即将遇到这种情况。

进入市场经济,北京农业面临的重大的问题,就是对首都市场的认识。很多同志谈到北京农业发展时,总是讲到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问题。他们认为,郊区的农副产品根本满足不了首都市场需要,只要能够生产出农产品来就能卖出好价钱,于是乎,经常出现扩大多少多少万亩某某作物种植面积、增加多少多少万头某某牲畜养殖等现象。不可否认,1300万人口(含外来人口)的大城市,不足400万农民,北京农业的市场该有多大呀!因为全国、乃至世界不知有多少个农业生产者都在瞄着首都市场。

总之,进入市场经济后,我们的农业工作者和农民要跳出北京的范围,研究首都市场、全国市场、乃至国际市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